9月27日,武漢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指導中心在武漢港灣永旺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舉辦了武漢市智能農機暨機收減損和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演示培訓活動。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與農墾處、市農機中心負責人,各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各區農技中心、農機推廣站負責人,以及農機專業合作社代表和湖北耕耘農機公司共60余人參加了培訓。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丁朝輝出席培訓會議并講話。丁朝輝要求,各區農機工作部門要扎實推進智能農機示范應用,抓實抓細機收減損,著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加快發展,大力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切實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為推動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作業演示現場,武漢港灣永旺農機專業合作社稻田里機器轟鳴,智能無人機、智能插秧機、拖拉機、收割機,上海世達爾MRB0870小型圓草捆打捆機、TIB3000正牽引方草捆打捆機等多款新型農機產品紛紛亮相,助力水稻機收減損和秸稈利用增效。

2021年,武漢市啟動智能農機項目,武漢港灣永旺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引進智能農機,全面升級水稻生產耕種收管農機裝備。據合作社負責人胡丹介紹,僅無人機水稻飛播一項,就可為合作社節省人工成本70%、節種10%以上,購置的智能拖拉機和插秧機相較傳統農機,作業效率可以提高20%和50%,智能收割機采用向心回轉路線自動收獲,拋灑率較傳統的收割機下降5%到10%,秸稈撿拾打捆機日作業量可達80到100畝,為周邊的養殖戶提供源源不斷的飼料。多種新型農機在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還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減少了機收損耗、增加了農業收益,深受合作社認可和好評。

上海世達爾打捆機參加演示的機型有MRB0870小圓捆機和TIB3000正牽引方草捆打捆機。

據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陳斯蓉處長介紹,今年武漢市共投入1000萬元,開展智能農機示范項目和市級農機購置補貼,積極推進農機化生產與物聯網、遙感、北斗等高新技術融合試驗,探索實現耕種管收全過程的無人農場解決方案,并將谷物烘干、秸稈打捆回收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業用北斗終端等11大類20小類45個品目的農業機械納入市補范圍,最高補貼額度達到50%。為唱好秋糧生產這出“重頭戲”,各級農機部門不但在宣傳動員、技術服務、提高應急能力上多方發力,還努力推動農業產業鏈裝備現代化,減少收獲、烘干環節的損失,確保糧食豐收到手,顆粒歸倉。

